空调连轴转,高温电力保供关键在哪儿
中新经纬7月19日电 (陈俊明)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即将到来,晚上居民区空调主机发出成片“嗡嗡”响成了闷热夏日的背景声。降温需求剧增导致电网负荷近日屡创新高。
电力负荷创新高
中央气象台近日连续发布高温预警,重庆、陕西等地局部地区出现40℃以上高温。高温持续炙烤的同时,我国电力负荷屡创历史新高,截至7月16日,负荷最大达15.06亿千瓦,比去年同期增加0.55亿千瓦。1亿千瓦的电力负荷,相当于10亿盏100瓦的灯泡同时点亮。
据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5)》(简称《报告》),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气温因素支撑下,降温用电规模将维持高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能源与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部部长、研究员景春梅对中新经纬表示,电网负荷创新高有周期性原因,每年迎峰度夏都是用电高峰期。而且临近三伏天,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居民家庭及公共场所的制冷设备都在运转。
另外,用电负荷增加或与近期经济复苏动能加强相关。
据海关总署披露外贸数据,2025年4月-6月,出口分别同比增长8.1%、4.8%、5.8%。对近期出口数据,开源证券研报认为,间接抢出口支撑出口增速。
上述《报告》指出,外贸企业5月起抓住窗口期加大生产抢出口订单,用电增速呈回升态势。考虑三个月窗口期与迎峰度夏时段重叠,外贸企业抢出口效应将带动度夏用电负荷增长。
景春梅认为,近期外贸企业抢出口肯定会增加用电量,经济复苏导致用电量回升也是电力负荷屡创新高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低碳转型、电气化水平(即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使用电力程度)提升、人工智能等新需求都需要电力支持。
保供关键在哪?
从供应角度看,近年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电量占比持续提升,传统火力发电逐步将“发电主力”的位置让渡给新能源。
截至2025年5月,全国发电装机容量36.1亿千瓦,同比增18.8%。其中,火电发电装机容量14.57亿千瓦,同比增4%;风电发电装机容量5.67亿千瓦,同比增23.1%;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0.84亿千瓦,同比增56.9%。
这意味着全国火电装机占比降至约40%,中国新能源总装机突破16亿千瓦,占全国电源总装机的比重从“十四五”初的25%提升至46%,电量占比翻一番从11%提升至23%。
随着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并网量越来越大,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以及新能源消纳等问题愈发突出。
景春梅表示,新能源发电存在不稳定性,其占比提升对电网的调度、调峰、调频整体运行带来挑战。例如白天西部地区光伏大量发电时,东部地区可能用不上,但到了晚上用电高峰时,西部地区光伏又不发电了。尤其近期高温,居民晚间对电力需求很大,导致电力负荷峰谷差加大。
此外,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火电逐步从发电主力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
“自从提出‘双碳’目标以来,电力系统对火电的定位从过去的主体电源转变成灵活性的、调节性的电源,所以可再生能源充足时,火电就‘退居二线’,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发电不足时,火电多发力一点。整体根据季节性用电需求,灵活使用。”景春梅表示,夏季用电高峰时,对煤炭的需求可能会大增,如果煤炭产能释放不足或者运输受阻,就会导致电厂缺煤。例如,极端天气影响铁路港口运输,能源转型过程中煤炭去产能、煤炭及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等都会影响火力发电。
对今年电力保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韩雪认为难点主要来自三方面。除了高温及外贸形势变化外,她还提到,从电力供给看,我国能够提供确定性的顶峰机组容量增速低于电力最大负荷增速,意味着电力系统的充裕度总体有所下降。
除电力供应外,韩雪还提到,尽管我国新增的新型储能规模比较可观,而且近两年储能的总体利用率有所上升,但是小型的分散在发电和用户侧的储能利用率还有提升空间。一些电力现货市场的算法还不成熟,不能充分利用新型储能的快速启停能力和顶峰能力。另外,在电费结算中,现货市场的电源收益或用户支出在总费用中占比较低,两方的供需弹性挖掘不足。零售市场仍然还比较初步,传导现货电价的能力不强,因此中小电力用户的调节能力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她认为,保供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电源侧的顶峰能力,包括确保新电源和新输电线路的尽快投产、确保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生产能力。同时,也需要充分挖掘用户侧的潜力,激发电网营销部门、售电公司在调动用户积极性的作用,完善电力市场的相关规则,提供错峰用电的价格激励信号。
近期,电力保供成为多地政府的关注点。
6月17日,江西省省长叶建春专题调研电力迎峰度夏安全保供工作。6月18日,安徽省召开2025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动员部署会议,并举行实战应急演练。7月7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积极备战迎峰度夏。7月9日上午,湖南省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调度会在长沙召开。7月12日,河南省副省长李涛到郑州调研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和安全生产工作。7月15日,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在西安市督导检查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
如何保供?
高温炙烤下,江苏镇江的地表温度超50℃,导线的温度更是超过60℃。国网江苏电力员工在高空实施带电作业时,手套碰上导线就冒白气,汗液流下来也没法用手擦拭,滴到导线上就是“滋啦”一响。
电力保供并不简单。
对新能源发电不稳定,韩雪表示,面对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增加,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是个长期任务。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可以提供更加充足的电量供给,对于电力保供有积极作用。同时,针对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低惯量等特点,有必要通过持续完善电力市场机制、电力系统并网和运行标准、激励调节灵活性资源的投资等方面持续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和韧性。
景春梅认为,从技术层面,储能、特高压、虚拟电厂等都能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输送能力,从而提升保供能力。电源侧要采取多元化策略,搭配好火电、风电、太阳能等,并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等手段提升电网调度能力等。用户侧可通过政策机制调节,例如通过价格激励引导用户削峰填谷,可以错峰用电,避峰生产等。
有储能行业头部公司告诉中新经纬,储能通过削峰填谷、调峰调频等功能,可有效平衡电网供需波动,同时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消纳,突破对化石能源的路径依赖。在极端气候下,储能还可提供应急保电功能。该储能公司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应对高温场景,可以给储能系统增加控温涂层,并通过液冷系统快速降温。
火电方面,从煤炭行业情况看,目前煤炭的产量创新高、库存处于较高水平、价格出现回落。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消息,今年前5个月,全国原煤产量完成19.9亿吨左右,同比增加1.1亿吨、增长6%,产量创历史新高。2024年下半年以来,全社会煤炭库存一直处于较高水平。6月末,重点煤炭企业库存9200万吨,同比增长50.9%。6月下旬以来,日耗增加、存煤下降。今年以来,煤炭现货价格延续了2024年下滑趋势。到3月中下旬现货价格开始低于长协价格;6月份长协价格跌破价格中枢(675元/吨)。
韩雪认为,煤价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增加煤电发电的积极性,尤其是避免再次出现2021年缺电的情况。对于尖峰负荷来说,装机容量的意义比电量的意义更大,充裕的火电装机在过去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都是保供的重要条件。
合理高效调配电力资源方面,7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复函称,原则同意《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实现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是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标志性举措,对打破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在全国范围内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复函表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要在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依托跨电网常态化交易机制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更好支撑电力保供。
景春梅表示,国内两大电网(南方电网、国家电网)主要是分区而治,现在随着特高压的建设可能会出现“跨界”,带来结算、技术配合、电网维护等问题。新政策的出台有利于两大电网更好地融合,打破不同区域间的电力交易壁垒,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例如西电东送中,云南每年给广东输送大量水电,这不仅支持了广东经济发展,同时反哺云南的经济发展。”景春梅还表示,西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西电东送中很多是绿电,实现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能把西部的绿电送到东部,不仅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还能解决碳关税、绿色贸易壁垒等,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同时解决东部地区的能源需求。
对于电力保供,景春梅认为,新政策能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韩雪也表示,电力跨省跨区交易是在更大范围内调动资源、实现电力的省间、区域间互济的重要措施。即使相邻的两省,在电力负荷特性和发电特性上也存在互补的潜力。跨省跨区交易有助于通过价格信号发现成本更低的电力运行和保供方案。(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