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马力”全开,新车型加快“迭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07:55:00    

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构筑研发高地,整车开发体系更高效,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前沿技术不断突破

开发院“马力”全开,新车型加快“迭代”

虽然在室内,但能模拟包括极端温度在内的各种露天环境;专用的“跑步机”上,汽车无需上路就能实现对多种工况下性能的实测……

在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以下简称“开发院”)外形酷似集装箱的试验大楼里,集成了很多行业领先的研发设备。它们是研发能力的硬件支撑,也是研发创新实力最具象化的体现。

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外景图。

作为具有填补青岛汽车产业研发空白意义的项目,也是一汽解放在总部之外布局的唯一具备整车开发能力的研发项目,开发院自去年6月揭牌启用以来,瞄准商用车前沿技术方向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越来越多新能源、智能网联新技术加快“上车”应用,助推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简称“解放青汽”)产品加快迭代升级,为青岛塑造商用车产业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构建高效整车开发体系

盛夏到来,随着JH6平台升级项目收尾的脚步越来越近,青岛中重型车产品线的项目团队也愈发忙碌起来。“此类项目周期一般为36个月,本次我们挑战24个月完成。”青岛中重型车产品线质量与运营部部长毛翯说,“通过新流程、新方法,现在只用了21个月,主销车型就达成了批量投放,到8月底全平台就可以实现投放。”

JH6平台升级是开发院揭牌投用以来推进的重点项目之一。解放JH6是解放青汽的明星重卡产品,于2015年批量上市,两年内便取得了累计销售万辆的好成绩,至今销量已累计突破50万辆。

按照行业惯例,十年左右是车辆平台全面迭代升级的重要节点。不过,这两年国内商用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用业内人的话来说就是已经从“增量竞争”转变为“存量争夺”。JH6平台的此次升级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

毛翯介绍,新JH6新开发零部件超过3000个,在整车轻量化、经济性、可靠性,驾舱舒适性、智能化等方面均实现了大幅提升和突破。能够仅用一年多时间便完成过去要用三年才能做完的项目,开发院扮演了重要角色。

依托超7万平方米的研发大楼及试制、试验车间以及新增的60台(套)各类高精尖设备,开发院拥有了国内领先的商用车整车研发和试制能力。

以整车研发必不可少的试制和试验环节为例,据轻型车产品线性能分析室主任陈存福介绍,过去新车样车只能在生产基地试制完成后开到有代表性的地区实地测试。有了这些设备之后,很多试验在试验室就能完成,试制车间车辆的设计混线年生产能力达到300台,“不用再跟工厂争产能”,并且能够实现对车辆装配数据的全流程追溯,一套流程下来研发周期大幅下降。

与此同时,开发院持续提升研发软实力。自投用以来持续扩充团队规模,目前已达约600人,未来计划扩充至1500人。在研发项目管理模式上,开发院借鉴先进经验,将传统的“接力式”研发模式转变为“并行式”研发——生产制造、工艺等环节在前期设计阶段便介入,能够帮助提前发现和解决批量化生产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研发效率。

厚实的研发实力也正在有力支撑解放青汽进一步拓展产品线,培育新的增长极。作为解放旗下产品线最全的公司,解放青汽的产品目前已覆盖轻卡、中卡和重卡三大领域,且是目前唯一涉足轻卡产品的公司。根据经营战略布局,解放青汽将进一步下探至微卡市场。

加码布局“新能源”

当前,新能源和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确定无疑的未来。开发院的重要使命之一便是结合青岛区位和产业优势,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前沿技术上加快探路和突破。

相较乘用车,商用车具备生产资料属性,用户更加注重实用功能和性价比,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往往会慢于乘用车。近些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相关技术在乘用车“尝鲜”和验证后,不论是在成熟度还是在成本上均具备了在商用车上大规模普及推广的条件。

行业数据显示,今年1—5月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为28.3万辆,同比增长55.2%,占商用车国内总销量的21.1%,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同时,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及高阶智驾等一系列智能化技术成果和解决方案在商用车领域加快推广应用。

开发院顺应趋势,加快布局。“我们引进6个博士团队,聚焦新能源车辆热管理系统、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等重点方向不断加大研发力度,加快技术储备。”轻型车产品线新能源设计室主任孙腾说。

热管理系统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命脉”,对车辆的重要性不亚于电机、电池、电控等“三电”零部件。针对新能源车型在寒冷地区续航衰减较为严重的现状,开发院自主研发热管理系统,并集成了最新的电池加热、电机冷却技术,实现了车辆性能和舒适性的同步提升。孙腾介绍,新系统应用后整车续航衰减由过去的40%降低至低于25%,计划于今年底在北方款纯电轻卡车型上率先应用。

近两年,大模型技术快速发展催化AI加速成熟。深度应用AI技术成为汽车智能化未来的焦点之一。智驾系统开发工程师支永帅介绍,“AI上车”方面,目前团队主要是在清扫车、园区车、物流车的高级别自动驾驶、车内语音交互、下一代车机可视化等技术领域进行布局。

同时,在研发范式变革上积极探索。他介绍,开发院已经与海信等青岛企业在自动驾驶车辆开发方面展开合作,青岛丰富的算力资源也为AI相关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开发院还与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以及人工智能重点企业成立创新联合体,共同推进智能车路云一体化相关研发。(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