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我们的村庄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2 12:11:00    

天蒙蒙亮,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史楼村的灌溉井旁已是一番忙碌景象。闻讯赶来的几位村民,熟练地和村干部、党员骨干一起围住闸阀,“来,搭把手!赶在晌午前把水送到余庄那片地!”支书邱东军招呼着大家,扳手在油污中转动,汗水在晨光下闪烁。

在史楼,田间地头的“小事”早已不是干部的“独角戏”,而是干群合力、共同参与的日常。村务公开栏里,清晰记录着的各个生产队的灌溉轮值表;村民议事会上,大家踊跃讨论、建言献策……在日复一日的协作中,逐渐形成共治共享的共识,将“村里事”变成了“大家事”。

沙窝里“闯”出共富路

产业空白曾是史楼村在乡村振兴中的一大堵点,为了破局,村支两委带着村民代表走出去开眼界、找门路。在息县蜜薯种植基地,考察团成员蹲在地头,刨根问底。“这沙地能种出直供‘胖东来’的优质蜜薯,咱村儿那沙地也行!”集体的智慧在碰撞中闪光。从土地流转到项目落地协调,村民代表全程参与议事决策。如今,300余亩订单蜜薯正蓬勃生长,丰收在望。村民们感慨:“路子是大家一起闯出来的!”这不仅是产业的落地,更是集体决策能力的觉醒。

硬骨头“啃”来幸福泉

“没水,再好的苗子也活不成!”这声叹息曾萦绕在史楼人心头。面对困境,党支部牵头,村民齐心。申报打井项目时,村民代表带着乡亲们的期盼一起跑部门、说实情;建设过程中,懂技术的村民主动参与选址、监督施工;通水后,村民小组自发轮值管护。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主人翁精神在实干中凝聚。如今,60余口灌溉井星罗棋布,夕阳下,清冽的井水从纵横交错的管道中涌出,解了田渴,润了民心。

疙瘩事“化”在春风里

村子要稳,人心要齐,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最好的“粘合剂”,史楼村支两委班子深谙此道,严格遵循“四议两公开”。“大家的事,大家议!”村里大事小情,党员先议,群众代表再议,阳光透明;针对群众反映问题,村里党员骨干像“灭火队”,闻讯就到,村干部的面好见了,急难愁盼的事好办了,民心被一点一滴凝聚起来。“心齐了,气顺了,干事才有奔头!”这朴素的共识,已成为史楼村有效治理的基石。

成长的村庄,振兴的底气

史楼村的蝶变之路只是明港镇众多村庄在乡村振兴中积极探索、砥砺前行的缩影——产业从无到有: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决策者,共享发展成果;基础从弱到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成为村民共同的责任和骄傲;人心从散到聚:阳光下的议事、有效的矛盾化解,让信任取代猜疑,合作成为自觉;治理从“管”到“治”:群众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治理,成为村庄真正的主人。

在解决一个个“琐碎”难题、办好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过程中,这些乡村不仅改变了面貌,更在共治共享中走向了成熟与自信,积蓄起迈向美好未来的磅礴力量。(通讯员 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