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新生 以文惠民、交流互鉴彰显文明的力量
央视网消息: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这是近期上海博物馆举办的青铜器修复体验课,有修复专家讲解铜镜的打磨工序,参与者还可以亲自体验文物修复的过程。在2025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前,上海博物馆发挥文物修复领域的专业优势,举办了包括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等在内的多项非遗技
日期:2025-06-08 17:44:00
-
文化中国行|黑牛毛帐篷里的传承长卷
通讯员 浩尔娃 巴图那生在苍茫的青藏高原上,黑牛毛帐篷如同大地上的黑色星辰,是游牧民族一直形影不离的“移动家园”。一顶顶由黑牛毛手工编织的帐篷,既是他们遮风挡雨的温暖庇护,又是抵御严寒酷暑的坚实屏障,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牧民生生不息的游牧记忆。在新时代非遗保护的浪潮中,这些承载着游牧文明基因的黑牛毛帐
日期:2025-08-11 10:04:00
-
四会这家民宿获评白金级!全省仅5家!
近日,2025年广东省非遗民宿等级评价终审会在广东省乡村振兴文化服务产业园召开。会议回顾了本年度非遗民宿等级评价工作的整体进程。评审专家组严格依据团体标准《非遗主题民宿评价规范》(T/GDTAS 005-2023),结合翔实的汇报,最终审议评定出2025年度广东省非遗主题民宿等级名单。其中,四会纸言
日期:2025-08-11 09:55:00
-
江苏唯一的古法龙窑,为何能600多年薪火不息
“开窑大吉!”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三洞桥村的前墅龙窑,在村民和游客的共同见证下,迎来又一次开窑。几名窑工共同挥锤,将封住的窑门击破,再钻进窑身,将烧制的陶艺产品取出。“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精美的陶器吸引了许多陶艺爱好者前来参观。前墅龙窑始烧于明代,600多年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是
日期:2025-04-03 13:52:00
-
玉液琼浆胜瑶仙,绵竹人把盛唐酿进酒里
文 | 李易安编辑 | 柯玉圆 鱼子晨霭如纱,轻笼绵竹古城。循着千年古法,工匠将新熟的谷物倾入陶甑。酒旗在微熹中舒展,坊间的酒气裹挟着粮香。烈焰升腾,气韵纯净,清洌酒液汩汩流出——“剑南烧春”的澄澈醇香,穿透历史的薄暮扑面而来。一坛琼浆,半城风月。酒,自古便是美的化身。《诗经》称其为“旨酒”,屈原以
日期:2025-06-25 09:30:00
-
全国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遴选结束 福建2个案例入选推荐名单
全国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和遴选工作日前结束,我省的永定采善堂万应茶非遗工坊的《永定万应茶:文化兴、市场热》、宁德绿雪芽非遗工坊的《福鼎白茶:匠心茶事绘就乡村振兴画卷》等2个案例成功入选。据介绍,采善堂万应茶非遗工坊在传承万应茶古法制作技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生产技术结合,成功研
日期:2025-03-20 11:05:00
-
河南小村重拾千年汝瓷技艺闯世界
中新社河南平顶山3月16日电 题:河南小村重拾千年汝瓷技艺闯世界作者 王宇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瓷官窑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近年来,该村不仅成功实现从“煤矿村”到“汝瓷村”的蜕变,还将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法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20世
日期:2025-03-16 17:14:00
-
浙江杭州举办西湖龙井炒茶王比赛 传承发扬非遗技艺
3月29日,选手炒制西湖龙井茶。当日,薪火试新茶——2025年西湖区西湖龙井茶炒茶王大赛在浙江杭州举行,60名选手分大王组和新锐组各展开角逐,以比赛的形式培育青年炒茶能手,传承和发扬炒茶非遗技艺。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3月29日,采茶工在茶山采摘明前西湖龙井茶。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3月29日,采茶工在
日期:2025-03-29 19:12:00
-
从指尖到市场 云南西盟佤族织锦焕发新生机
在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翁嘎科镇英腊村莫美上组,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时,年过六旬的佤族村民娜汉已坐在织机前,双手熟练地穿梭于丝线之间,每个动作都流畅自然。娜汉。郑迎莹摄娜汉未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可这并未阻挡她对知识和技艺的追求。15岁时,她开始跟随本村寨的织锦能手学习织锦。20岁时,便能独立编
日期:2025-04-13 11:14:00
-
全国村晚“1+6”模式 解锁张湾春日文旅盛宴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兰静怡 乐正波)4月20日,“荆楚四季村晚”2025年全国春季“村晚”基层示范展示活动暨“漫游张湾”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柏林村知雨轩田园综合体盛大举行。此次全国村晚依托“1+6”创新模式,以村晚为核心,开展非遗文创展示、汉江樱桃品鉴、乡村书画展览、京
日期:2025-04-21 17: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