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加班涨工资!让一线工人“出圈出彩”丨看四川产业跃升中的工人力量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00:53:00    

每年员工流失率低于2%?

不靠加班,员工收入每年保持增长?

一线工人凭技能就可晋升当管理层?

4月18日,“产业跃升中的工人力量”四川省总工会主题采访活动南线采访团抵达最后一站内江市。上午9时许,采访团一行来到了省级层面第一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探寻这家企业的产改成效。

步入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各生产线正马力全开,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穿梭于各产线间忙碌着。“我们最近产线都是拉满的,主要是赶制一批出口东南亚的订单,预计销售额在一个亿左右。”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副总经理张林介绍道。他表示,公司现有员工1000余人,主要为广汽三菱、比亚迪、赛力斯等国际、国内知名自主汽车品牌配套,市场占有率10%,位列全国前茅。

步入工厂内部,一间名为赵小东工作室的房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我正在做的就是对刀具检测,主要对刀具进行调试,让它更适应我们不同产品的生产,稳定性能够更好、工作效率也能够提高。”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赵小东工作室刀具调试员熊建国一边操作一边讲述道,曲轴作为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其生产工序复杂且要求严格,通常需要经过锻造、机加工等多道工序,才能被打造成高精度的曲轴产品。这其中,刀具需要被运用于每一道工序之中。

“我们是一个机械加工企业,刀具是机械加工当中的成本占比最大的一头。”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技术部刀具室主任赵小东分享道,为了降本增效,2018年1月公司成立工作室。当时,他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内江市劳模,被公司任命为工作室领衔人,带领大家围绕刀具管理、技术创新、员工培训以及改善提案和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开展工作。

近年来,工作室积极开展创新改善和“五小”活动,申报与获批技术创新成果15项,提案改善2000余件,在刀具成本管控方面累计节约金额1200余万元,刀具异常处置2万余项。同时,依托工作室发挥“传帮带”作用,完成新工、一线员工技能等级培训、讲座等共计150余期,培训人数达6000人次以上,目前已培养出公司评定技师4名,领证技师4名,首席技师2名。

“赵小东就是我们进行产改的一个典型缩影,他最初就是我们的一线工人,现在已经是公司的中层管理了。我们严控加班的,要让员工通过技能提升收入得到增长,现在我们员工平均薪资能达到8000左右,每年保持增长,员工流失率也低于2%。”内江金鸿曲轴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副总经理张林介绍道,目前公司已经打通了一线工人的晋升渠道,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定,推动建立一流产业工人队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公司工会也在不断推动职工环境改善和职工福利保障。一方面,改善员工作业环境,通过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产线建设的推进,让员工劳动强度大幅降低,不断推进员工薪资“计件制”向“计时制”转变;另一方面,积极组织职工开展文艺晚会、长跑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发放节日福利,并设置职工健身房、书屋、妈咪宝贝屋、心灵驿站等,让员工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提升。

近年来,内江市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并取得不错成效。全市278名产业工人获得全国及省市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以劳模先进和杰出技术工人为代表的群众性技术创新队伍正在技术应用、工艺创新、产品研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中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