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一季度“开门红”——滨州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01.3亿元
2025年以来,滨州市金融系统紧紧围绕“113388”工作体系,聚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强化金融担当,实现一季度“开门红”。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601.3亿元,较年初增加248.8亿元,较年初增长5.7%,同比增长12.37%,列全省第4位。
聚焦“三大战役”,全力扩大信贷投放
强化金融要素保障。紧紧围绕全市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大工程,着力构建“政策支持+活动支撑+服务精准”融资服务机制,建立要素保障项目库,以全省“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活动为载体,落实“三应三尽”工作机制。3月末,全市纳入“三应三尽”项目库项目267个、拟融资额716.65亿元,已全部完成对接。
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以重点项目、工业经济、民营企业为重点,每周组织线上对接,每月开展县域服务,每季度举办专项银企对接活动,推动银企对接常态化,融资服务精准化。一季度,中国银行滨州分行、农业银行滨州分行等银行机构为滨州市多家重点企业投放贷款38.82亿元;青岛银行滨州分行对符合绿色金融、蓝色金融范畴的优质项目和涉及民生类需求的公用事业类项目新增投放24.98亿元;建设银行滨州分行对2025年省级重点项目批复14.75亿元,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
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扎实开展个体工商户“金融伙伴育苗”行动,全面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建立省市县三级直连服务体系,领导包保、部门帮办、机构直连,及时协调处理企业问题诉求。3月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04.67亿元,较年初增加66.49亿元,增长10.42%。
锚定重点领域,持续优化信贷结构
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印发《关于设立科技支行工作的意见》,积极落实科技支行惠企政策,联合开展“科创赋能·金融筑梦”政策宣讲暨科技金融推介活动。交通银行滨州分行举办县区专场“专精特新”政策及产品推介会,向150家参会企业发放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方案宣传手册;滨州农商银行强化财金协同,推广“鲁科贸”产品,加强“科融信”平台应用,全市农商银行科技贷款已覆盖416户、信贷规模30.67亿元。
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滨州市成功入选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区域综合性试点,建立制造业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金融顾问主办行制度,积极把握绿色低碳转型区域综合试点机遇,多举措探索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融合路径。3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132.2亿元,同比增长22.6%,高于各项贷款10.2个百分点;3家金融机构累计投放铝行业可持续挂钩贷款4笔、4.18亿元,兴业银行滨州分行投放全国首笔铝行业转型金融贷款2亿元,齐鲁银行滨州分行落地全市首笔“氢气回收量挂钩”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3000万元。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落实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结合滨州市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和产业特点,紧扣乡村产业发展,强化金融要素保障。3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2120.59亿元。农发行滨州市分行累计投放产业贷款18.35亿元,投放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贷款10.66亿元;东营银行滨州分行提供覆盖小麦种植、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领域金融支持15.1亿元,全力服务农业现代化。
紧扣薄弱环节,精准提升服务质效
发展供应链金融。依托核心企业信用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助力企业增信。建设银行滨州分行线上设立“e信通”“e政通”等供应链融资产品;潍坊银行滨州分行实施差异化供应链金融发展战略,围绕其供应链形成的应收账款,借助行内“潍银云链”产品,大力推行无追索保理融资模式;齐鲁银行滨州分行依托供应链线上产品“泉信链”,已为京博控股集团、和美集团、华纺股份授信1.8亿元。
推进政府增信赋能。建立政银保企四方联动机制,发挥融资担保在增信、分险、赋能等方面作用。潍坊银行滨州分行建立“便捷获得信贷”专项行动推进工作机制,与滨发融资担保建立合作,丰富小微企业担保措施。恒丰银行滨州分行强化与融资担保公司合作,累计为16家企业发放担保公司“担保贷”9070万元,累计为87家普惠小微企业发放贷款4.37亿元。
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围绕乡村振兴,银行机构推出了“肉牛养殖贷”“绳网贷”“板材贷”“厨具贷”“共富贷”等10余种特色金融产品,助力打造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品牌;为有效解决中小科创企业融资问题,推出“科创齐鲁贷”“科技e贷”“科技补偿贷”等产品,充分发挥产品线上申请、利率优惠、随用随取、担保方式多样、审批快捷等优势;针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创业就业等资金需求,推出“生产经营流水贷”“创业担保贷”等信贷产品,持续优化三农、科创、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产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