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防并举堵住学生暑期兼职陷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07:32:00    

威利

暑假来临,不少学生希望通过兼职丰富经历、赚取零花钱,而此时也是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高发期,有的不法分子针对学生暑期兼职刷单,设计层层诈骗陷阱。7月19日,公安部网安局提示广大学生及家长要提高警惕,谨防被骗。

大量案例表明,针对学生暑期兼职的陷阱五花八门,除了打着兼职招聘的噱头,以刷单等名义对学生实施诈骗,还有一类情况比较常见:一些学生寻求兼职时被诈骗分子利用,充当诈骗工具。在此类“兼职陷阱”中,骗子通常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兼职信息,或潜伏在各类兼职群中物色目标,利用“高薪兼职”“轻松赚钱”等话术,以“低门槛、高回报”为诱饵,诱骗学生提供银行卡、电话卡、群发诈骗短信等。一旦有人参与其中,即使获利微薄或声称“不知情”,其行为亦可能触犯法律,构成犯罪。对此,应当引起学生及家长的足够重视和警惕。

据《北京日报》报道,近日,北京市部分学生家长收到通知,诈骗分子以日结150元等优厚条件为诱饵,诱使多名学生发送诈骗手机短信,助力诈骗引流。目前,此类案件已涉及各学段学生,年龄最小11岁,最大17岁,违法犯罪行为涉及发送诈骗短信、拉人进诈骗群、拨打引流电话、出租微信号等,涉案学生均受到了处罚,教训足够深刻。梳理近期的警情通报和媒体报道可见,全国其他地方也发生了类似案件。

为何一些学生落入了“兼职陷阱”?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不足,不知不觉就上了诈骗分子的当,有的甚至在金钱诱惑下变成了犯罪分子的诈骗“帮凶”。对此,需要汇聚相关部门、学校、家长等各方力量,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学生权益保护和诈骗违法犯罪预防、治理,合力树起安全屏障,堵住学生“兼职陷阱”。

堵住学生“兼职陷阱”需要公检法、教育、网信等部门与金融机构协同合作,坚持“打防管治建宣”一体推进,通过严密防控体系,做实预警劝阻,强化侦破打击,坚持斩断伸向学生黑手,持续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压态势。相关网站平台要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强化技术赋能,通过程序设计精准筛选有电诈倾向的内容,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堵住学生“兼职陷阱”还需加强普法宣传,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暑假期间,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新媒体,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法规解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反诈教育。同时,提醒家长积极履行监护责任,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情绪和行踪动向,教育引导孩子远离诈骗。

避免落入“兼职陷阱”关键还要靠学生自己。公安部网安局提醒学生:“在享受假期乐趣的同时,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远离网络风险。”希望寻求兼职的学生都能从既往案例中汲取教训,摒弃捷径思维、侥幸心理,通过正规渠道查看招聘信息、投递简历,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兼职岗位,对“低门槛高薪”等有悖常理现象,保持足够警惕,多留个心眼儿,多问问为什么。在守牢法律底线的前提下,找到满意的兼职工作,并通过兼职的历练,获得合法回报,达到增加社会阅历、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