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4时34分起,你的作息习惯要改!否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3 12:08:00    

【来源:劳动报】

释疑解惑,了解有用健康干货

处暑至,暑气止

今天4时34分起

迎来处暑节气

处暑,即为“出暑”

此时天气的特点是

中午仍热、早晚渐凉

昼夜温差加大

伴随着秋雨的来临

气温会逐渐降低

而这样的时节

正是养生调养的关键节点

处暑节气养生要注意哪些方面?

请查收这份处暑养生指南

助你安然度过换季时节!

Part.01

处暑到来

调养身心从4方面入手

处暑节气的到来,空气中也开始显现秋燥的迹象,人体在这一时期容易出现疲倦、口干或情绪低落等不适,因此更需要顺应时节进行科学调养。以下4个方面需要注意↓↓

早卧早起 适度添衣

处暑后天气变凉,自然界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应改变夏季较晚入睡的习惯,每天早卧早起。此外,还要适当午睡。

充足的睡眠,可消除人体的疲劳,使大脑及肢体得到充分休息,避免“秋乏”的影响。研究发现,充足的睡眠还能使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会有效提高抗病能力。

处暑节气,天气变凉,但衣服不要添得过快,着装以凉而不寒为宜。对于平素体健之人,可以适度“秋冻”,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

年老体弱者及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则需要随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由于脐部是易受凉的部位,着凉会影响脾胃功能,因此要格外注意脐部保暖。

增酸减辛 以补肺气

无肺气过盛情况的普通人可在处暑节气适当“增酸减辛”,以补养肺气。可以多吃像葡萄、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少吃煎炸、辛辣等食物。

加大运动 增强体质

处暑时节,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注意运动前先要热身,选择安全的场所,穿着运动服和运动鞋,避免运动损伤。

运动后应适量补充含盐或葡萄糖的水。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避免在刮风下雨天气下户外运动。

切忌悲忧 使志安宁

处暑之后,自然界逐渐开始出现秋季肃杀的景象,人们容易触景生情产生悲伤的情绪,即所谓“悲秋”。

我们要注意收敛神志,使志安宁,切忌情绪大起大落。若情绪不佳,可以通过听音乐、练书法、赏美景、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调节。

Part.02

处暑养生

注意4个不宜事项

处暑是往秋季过渡的时节,在这个阶段做好防护,增强体质,可以减少秋冬季部分疾病的发生。

01

清洁不马虎

处暑以后,气温下降,雨水增多,潮湿的环境给真菌提供良好的生存机会,具有湿疹等皮肤病或是易过敏人群,要做好皮肤清洁工作。

02

寒凉不贪吃

像西瓜这样大寒的瓜果,处暑时节要减少摄入。爱吃烧烤的人群也要减少宵夜频率,长期不注意,容易引发腹泻、急性胃肠炎等肠胃炎症。

03

锻炼不松散

对于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老慢支病史人群,需要增强体质,加强锻炼,减少当季发病可能,为冬季保健打下基础。

04

空调不调低

处暑时节,昼夜温差大,是心梗、脑梗高发的危险期,要注意空调温度不宜调得太低。

Part.03

处暑节气

4大养生加法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处暑节气的五大养生加法,帮助顺利度过换季期↓↓

01

多吃4种食物

处暑时节适合食用养阴清热、滋阴润燥的食物。

■鸭肉:谚语有云“处暑送鸭,无病各家”,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之功效。

■ 百合: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能。

■ 莲藕:又被称作“水中之宝”,有清热生津、止渴除烦、健脾止泻功能。

■ 胡萝卜:有“小人参”之美称,可以健脾和中、疏肝明目、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02

多喝5种茶水

■ 百合玉竹茶:用于口鼻干燥的秋燥轻症。

■ 陈皮菊花茶:用于胃胀,口干,目赤的秋季气郁肝热之证。

■乌梅饮:用于口干喜饮,乏力食欲缺乏的暑热伤阴,脾肺阴虚之证。

■ 玄参麦冬桔梗甘草茶:用于阴虚肺燥的慢性咽炎患者。

■ 西洋参枸杞茶:用于乏力口干,眼干涩的肝肾阴虚者。

以上各组均可以600毫升水煮沸5分钟后,少量多次饮用。不仅能缓解症状,而且口味酸甜滋润,也是一种很好的饮料替代。

03

多按护脾胃穴

在处暑阶段多按两个穴位可以保护脾胃。

第一个是极泉穴。可以把上臂抬起来,露出腋窝,腋窝正中间是极泉穴,用拇指按住极泉穴,按到疼痛为准,按压30至50次。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示范按揉极泉穴。

第二个是手三里穴。掌心向胸,弯曲前臂于前胸,于肘部横纹下三横指、前臂肌肉隆起处按手三里穴,可以连续按压30至50次。

04

多做扩胸运动

处暑补肺,不仅可以减少秋季感冒的概率还能降低冬季慢性病发作的可能。

中医养生操八段锦中第二式的“左右开弓似射雕”,通过左右推拉的扩胸动作,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排出体内浊气,吸收自然界的清气。

暑气渐消,早晚微凉

愿你在这交替之时

守住一份宁静与从容

用温润的饮食、适度的运动

为自己积蓄健康与力量

度过一个舒适安然的处暑时节

转发,告诉更多身边的人~

劳动报综合 自健康时报、 中国中医药报 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