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向美而行,对话武汉市第六十八中学的“尚美教育”之路
编者按:
武汉市第六十八中学创建于1965年,是武汉市首批命名的艺术特色学校。学校坐落于江汉区万松园路,毗邻中山公园,虽处闹市却独得一方清幽。自建校以来,这所老牌艺术特色学校始终以“多元育才,协调发展”为办学理念,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沉淀,逐步发展为以“尚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品牌,引领学校科学、特色、优质发展。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许文秀 通讯员倪迅 视频陈玲)
立校之本:厚植底蕴,铸就尚美之魂

漫步校园,绿树成荫、花卉竞放,阳光品书台与艺术苑相映成趣;人工智能实验室、智慧云厨房、数字化录播室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

“围绕‘尚美教育’,学校构建了‘四区三带两园’的校园文化格局。”武汉市第六十八中学校长汪和平介绍,近年来,学校投入500余万元升级硬件,从智能教室到标准化考场,从涵美楼水电改造到明雅楼环境优化,处处彰显“雅致、唯美、灵动”的育人氛围。

教育环境是无声的课堂。汪和平表示,美育不仅是艺术教育,更是一种生态。学校通过打造清廉校风、健全治学机制、深化家校合作,凝聚起“尚美”的文化共识。在“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武汉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等十余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的背后,是六十八中人以美立校、以文化人的坚守与创新。
育人之道:五育融合,绘就生命之美
“尚美教育,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德智体美劳中找到自己的光芒。”汪和平校长如此诠释教育理念。在他看来,美育是连接五育的纽带,更是激发学生高阶需求的关键。学校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支撑,将美育融入德育、智育、体育、劳育,构建起“五育共生”的教育生态。

以美育德,涵养精神之美。学校创新德育形式,开展“画说党史”“红色研学”等活动,用艺术传递爱国情怀;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志愿服务实践,引导学生言行雅致、心怀大爱。“一幅画、一首歌、一次志愿服务,都能让学生在沉浸中感受精神之美。”

以美启智,探寻学科之美。课堂是尚美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推行“三味课堂”,倡导回归教育本真;开设学科节、课本剧创作赛,鼓励学生用画笔描绘数学公式的对称美,用彩绘诠释古诗意境。
以美健体,锻造活力之美。作为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学校将运动与审美结合,普及啦啦操、篮球联赛、趣味运动会,让学生在律动中塑造形体美。每天“阳光一小时”的坚持,不仅强健体魄,更培养了学生自律进取的品质。

以美励劳,深耕实践之美。劳动教育被赋予艺术化表达。学生参与校园彩绘、校外写生,用画笔记录食堂餐食制作、志愿服务场景;劳动周、助学岗位的设置,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汪和平认为:“劳动之美,在于将平凡升华为创造。”
未来之志:品牌引领,共筑教育之梦
面对新时代教育变革,汪和平始终心怀高远。他带领学校紧扣国家政策,将“尚美教育”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深度融合,探索五育并举的创新路径。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汪和平表示,学校将以美术为突破口,开发艺术校本课程,引进社会资源培养音乐、播音等特长生,助力学生多元发展。同时,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浪潮,推动美育与学科跨界融合,培育兼具创新意识与审美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在国家“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战略号召下,六十八中正朝着“品牌化”方向迈进。汪和平校长坚定认为,尚美教育不仅是学校的特色,更是一种使命。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的熏陶中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为民族复兴贡献教育力量。
从绿意盎然的校园到五育融合的课堂,从传统艺术的传承到未来人才的培育,武汉市第六十八中学以“尚美教育”为笔,书写了一所老牌名校的焕新篇章。在这里,美是教育的起点,亦是终点;是方法,更是信仰。正如校训所言——“勤学多艺,和谐发展”,武汉市第六十八中学正以美为桥,连接个体成长与时代脉搏,让教育真正成为一场向美而行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