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课团伙自曝黑幕:98%课是垃圾!AI+假案例,专坑底层想翻身的人
卖课暴利链:从“知识普惠”到“韭菜农场”的堕落真相
——揭秘一场零成本、高收益的互联网合法诈骗
一、卖课者的财富密码:为什么骗子比老师多?
凌晨2点,某知识付费平台后台数据亮起:售价1999元的《AI绘画暴利实战课》,当日售出327份,其中298人使用分期支付。课程内容是从GitHub开源项目扒下的代码,配上淘宝5元购买的合成人声解说。成本?几乎为零。利润?超过60万。
这不是虚构——广东某MCN机构内部培训手册写着:“找三个过气行业(如微商、直销、P2P),包装成‘风口项目’,用ChatGPT生成课程,投千川广告拉满焦虑感,ROI(投资回报率)保底1:8。”当你在直播间听到“今天只放10个名额”,实际后台库存设置为9999+;所谓“学员成功案例”,不过是员工假扮的聊天记录生成器。
暴利公式:
焦虑制造(35岁失业/老婆嫌弃你穷)+ 捷径承诺(三天上手/无需经验)+ 支付麻醉(12期免息≈每天一顿早饭钱)= 年入千万的合法收割。
二、产业链解剖:从“导师”到“韭菜”的完美闭环
1. 人设工厂的流水线作业
- 形象包装:花800元购买职业照套餐(白大褂/西装/讲台场景),用AI换脸工具生成“专家”形象;
- 话术复制:从《三天说服术》盗用逼单技巧:“你知道为什么穷人越忙越穷吗?(停顿3秒)因为他们不懂杠杆原理!(音量突然提高)”;
- 数据造假:花1800元刷1000个直播间互动机器人,营造“万人疯抢”假象。
2. 课程生产的工业化堕落
- 内容拼贴:从知乎高赞回答、YouTube免费教程、行业报告中扒取内容,用AI洗稿规避查重;
- 交付糊弄:所谓“1对1辅导”是自动回复话术库,学员提问触发关键词即发送预制答案;
- 维权防火墙:合同注明“效果因人而异”,付款后立即拉群禁言,差评用“黑科技”沉底。
3. 平台共谋下的罪恶狂欢
某头部平台课程审核员透露:“只要不涉及政治敏感,月销百万的课程我们睁只眼闭只眼——平台抽成25%,比卖货多赚5倍。”更隐秘的是“信息流投放心照不宣”:当你在抖音搜索“怎么赚钱”,算法会优先推送高佣金的劣质课,而非真正有价值的免费内容。
三、血泪样本:一个AI课程背后的千层套路
课程名:《Stable Diffusion商业变现全攻略》
售价:2980元(分期12期,每日8.3元)
真实成本拆解:
- 录课设备:网吧包间时租10元(用绿幕遮挡其他玩家);
- 课程素材:B站Up主免费教程录屏(去水印处理);
- 案例图片:Midjourney生成后PS合成“客户转账记录”;
- 售后服务:大学生兼职当“助教”,时薪15元复制话术。
学员李娟的遭遇:
- 第1天:被“AI接单月入3万”吸引,分期付款;
- 第3天:发现教学视频画质模糊,代码无法运行;
- 第7天:提问被移出群聊,私信显示“对方拒收消息”;
- 第30天:收到网贷平台催收短信,利息滚到3429元。
四、韭菜觉醒指南:如何撕开知识骗局的面具?
1. 警惕“成功学三点式”话术
- 造神:“我曾和你一样打工,直到掌握这个方法(亮出保时捷钥匙)”;
- 恐吓:“现在不学AI,三年后就会被淘汰(弹窗失业率数据)”;
- 饥饿营销:“最后三个名额!错过再等一年(后台库存9999+)”。
2. 执行“三不原则”
- 不看粉丝量:120万粉可能是118万机器人;
- 不信截图:支付宝到账提醒、微信对话都能伪造;
- 不碰分期贷:知识付费分期年化利率实际超36%。
3. 寻找“真知识”的痕迹
- 敢公开试看全集,而非只放“精彩片段”;
- 讲师有可查证的行业履历(如GitHub代码贡献);
- 学员讨论区存在真实批评(而非清一色吹捧)。
五、写在最后:当知识变成快消品,谁来守护思考的尊严?
那个在深夜咬牙付款的瞬间,我们买的不是知识,而是对现状的恐惧;不是在为未来投资,而是在为焦虑买单。真正的成长,永远不会出现在“三天速成”的标题里,它藏在《Python编程:从入门到放弃》的第278页错题本上,在调试代码失败的第47次叹息中,在终于读懂《经济学原理》某个章节时的顿悟里。
下一次,当直播间传来“今天学费直降3000”的嘶吼时,请记住:所有标榜“轻松逆袭”的课程,本质都是对勤奋者的侮辱;而所有值得学习的真知,必然带着汗水的咸涩与时间的分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