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式干部”只有站起来、干起来才是出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03 17:17:00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是犯最大的错误,履职不尽责、不担当是最大的变异!”3月1日,在湖北英山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上,英山县委书记郑光文向不作为、不担当者宣战。(据3月2日新京报政事儿报道)

英山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图源:英山融媒)

不作为、不担当者,被称为“躺平式干部”。2023年央视春晚上的小品《坑》中,对“躺平式干部”讽刺入木三分。“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是他们的口头禅,不担当、不作为,不肯干、不敢干是他们的行动指南。

“躺平式干部”的社会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既可能犹如传染病,让一个部门陷入“无所事事”的不良风气中,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同时也会销蚀群众的信任,导致人心向背。

那么,“不做不错”错在哪里?就是“不做”本身就是最大的错。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失职。

近年来,全国一些地方将治理“躺平式干部”作为一项抓手,来整治干部作风问题。总结这些经验,就是对“躺平式干部”出真招和实招,不怕得罪人。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8名“躺平式干部”被调整岗位,江苏泰州市对“躺平式干部”发放“蜗牛奖”当作负面典型,浙江三门县评选年度“躺平式干部”“佛系单位”等,就是让“躺平式干部”躺下来如坐针毡,让他们知道,只有站直了,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是出路。

不做躺平者,要做奋斗者。这种动态调整和负面激励,有利于激发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如果一些领导干部面对部门考核和群众要求,依然我行我素继续“躺平”,那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帽子”,更会影响他们的“票子”。所以,纪检监察机关应该对领导干部加强作风考核,在日常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实绩为导向,坚决不能让他们“躺赢”。

向“躺平式干部”宣战,是在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领导干部要有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思想,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当然,要解决一些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应该从多方面寻找“躺因”,不随意给干部贴上“躺平”标签。比如,不能让“洗碗越多摔碗越多”困住干部的手脚,应该有一定的容错机制,分清“摔碗”的主客观原因,千万不要给领导干部“多干多错”的观感,解决他们干事创业的困惑和后顾之忧。

同时,如果“躺平式干部”的作风改变,转变积极,也应及时正向激励,消除负面标签。

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英山县向“躺平式干部”宣战,引起舆论强烈关注。领导干部当从中读懂公众期待,身体力行,积极行动起来,确保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