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深圳科创第一区的“硬核”守护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17:52:00    

2025年3月31日,赛迪顾问发布2025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其中深圳市南山区排名第一。

面积仅187平方公里的南山区,目前拥有商事主体突破60万家,上市企业达2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5500家,创新能力、综合实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百强区榜首。

从南海之滨的“小渔村”发展到现在国内外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回顾南山这一路发展历程,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务所所长王艳梅总结说,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根本,南山区为鼓励和保护创新提供了最优法治服务。

为护航创新源泉奔涌不息,南山法院始终秉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聚焦新质生产力司法需求,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以高质量司法全面护航辖区科创企业高速发展。

刚性震慑 护牢科创“源动力”

正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源制造商,2020年9月,正某公司立项研发一款功率强大的移动储能产品,并聘用王某担任该项目硬件工程师。

由于王某技术经验丰富,公司授权其可以自由接触项目部分核心保密技术信息。2021年5月,正某公司发现王某在生产车间拍摄产品照片,并陆续通过社交软件对外传输涉及该项目的产品程序代码、仿真数据等保密资料,公司随后以王某涉嫌泄露商业秘密为由向辖区派出所报案。

在案件审理阶段法院查明,王某与几位朋友计划成立新公司,产品方向规划与正某公司该研发产品相似,王某于是通过截屏、拍照等不正当手段获取该项目的数据资料分享给朋友,以备后续创业之需。

“商业秘密是企业宝贵的知识产权和创新成果,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类似王某窃取和非法披露、使用他人技术秘密的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严厉惩治。”主审该案的南山法院知识产权庭法官张庆臣介绍。

2024年5月,南山法院判决王某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依法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三万元。

要激发企业创新“源动力”,就要落实法律“严保护”。为此,南山法院专门组建知识产权数字经济审判团队,进一步推进审判专业化改革,不断加大对侵犯商业秘密、假冒注册商标、假冒专利、侵犯著作权等损害公平竞争行为的司法打击力度,积极运用惩罚性赔偿等手段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

南山法院在南山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庭审理一起知产侵权案件,邀请50余名企业代表现场旁听

2022年以来,南山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案件5949件,其中刑事案件65件,119名被告人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针对“傍名牌”“搭便车”“蹭热度”等多起知产侵权案件,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最高判赔金额达985万元,切实以严格公正司法树立起保护创新的鲜明导向。

审慎审查 厘清权利“边界线”

商标,是企业品牌的核心标识,更是商业竞争中“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侵犯商标权案件是涉科创企业知识产权纠纷中常见的案件类型。

深圳乐某公司于2013年在南山区成立,主营投屏器、游戏主机等产品,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一。

2022年8月,这家新兴科技企业却卷入了一场商标权纠纷,被索赔500余万元侵权费用。

原来,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自2009年起申请并拥有“乐某”、“乐某网”等注册商标的专用权,该公司认为深圳乐某公司在其投屏产品上使用“乐某投屏”标识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遂诉至南山法院。

“我们公司生产的是投屏器,原告公司主营电视机顶盒,是截然不同的商品和服务。原告公司滥用商标权,应驳回其全部诉求。”法庭上,深圳乐某公司辩驳道。

是商标侵权还是滥用权利,关系着两家企业的商业信誉与未来发展,案件承办法官卓春宇丝毫不敢懈怠。

卓春宇经逐项对比双方提交的涉案商标类别、多次问询后发现,被告生产的投屏器产品与原告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不构成相同或类似商品,被告生产的游戏机产品虽与原告享有商标权的类别相同,但原告并未就该商品类别进行过商标的实际使用,且被告公司在其产品上均明确标明企业名称,不会导致消费者误认。经综合审查全案事实,法院依法认定被告行为不构成侵权。

这次判决,是南山法院准确使用法律规则、有力支持科创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缩影。

南山区高新技术企业云集,部分中小型科创企业往往埋头研发,对知识产权管理、布局重视不足,进而引发相关讼争。

为进一步强化辖区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2024年南山法院正式成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心”,依托中心调研成果,先后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通讯》《中小科创企业知识产权法治体检锦囊》《知识创新与竞争秩序》等普法读本,向辖区企业赠阅。

该中心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常态化开展“微法庭+”“知产会讲”等活动,先后为50余家科创企业送去“定制”普法课,将法治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

知识产权庭法官走访辖区服装企业赠阅普法读本

环环紧扣 共筑护企“生态圈”

“这是我第一次来南山法院办事,法院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高效率,再一次刷新了我对‘深圳速度’的认知!”

今年4月,上海某微公司负责人向南山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杨睿送来锦旗,言语中难掩激动之情。

作为国家重点软件企业,某微公司主攻数字化运营平台研发。2024年10月,客户公司因对某微公司定制开发的办公系统验收不通过,要求某微公司退还逾百万元合同款,但某微公司已投入高额研发成本,无法接受全额退款的诉求。

案件进入诉前调解阶段后,杨睿采取“背靠背”调解法,联合驻庭商事调解员先向某微公司指出其应积极承担“系统验收不通过”产生的违约责任,再向原告表明某微公司为研发系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引导双方相互理解、维持良好合作关系,促成双方达成各自承担50%责任的调解协议,某微公司一次性退还了协议款项,双方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

本以为纠纷就此终结,没想到第二天某微公司负责人焦急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了法院。

原来,法院目前正依照程序审批解封某微公司被保全的银行账户,但某微公司年度财报将于次日发布,能否在财报发表前解封账户对公司经营影响重大。

“如果无法及时解封,依照法律规定,上市公司需在财报中披露相关信息,这势必会影响公司股价及企业形象,当时公司上下焦急万分。”某微公司负责人回忆道。

杨睿在核实公司情况后,紧急联系案件保全团队,保全团队随即启动助企“绿色通道”,当天加急审批解封事宜,同时积极联系银行对接人员,当晚便顺利解封了被告账户,第二天某微公司年度经营报告顺利发布。

“今年公司将在深圳开展多个新项目,总部特地做好锦旗让我送过来,感谢法院各部门快速响应、衔接有序、助企纾困,让我们对深圳的营商环境充满了信心!”临走前,公司负责人再次握紧了法官的双手。

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力度,南山法院持续强化立审执一体化协同,通过开设全省首家“司法助企工作室”等方式归口办理企业诉求,推动涉企诉求快速化解;积极引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等多方力量,因案施策多元调解,减轻企业诉累,提升解纷效能。

2024年以来,南山法院诉前化解知识产权纠纷5436件,诉前调解率达67.81%,办结各类企业诉求746件,实打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与此同时,南山法院不断扩大知识产权助企“朋友圈”,先后与深圳市南山区创新发展促进中心、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发挥专业优势,凝聚治理合力,共同为辖区企业营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司法不仅要守护创新的果实,更要孕育创新的土壤。未来,南山法院将立足审判职能,加强多方联动,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力度,共同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以法治竞争力激活全社会创新活力,为南山打造‘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蓄势赋能。”南山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深圳南山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