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时评 | 让“科创之花”在燕赵大地处处盛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09 20:05:0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关键时期,河北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锚定科技创新航向,将其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保障高水平安全的战略支撑,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全力擘画创新型河北建设的壮美画卷。随着惠企政策精准落地、核心技术持续突破、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燕赵大地处处涌现出蓬勃的创新活力。

乘国家战略东风,在协同发展中蓄势赋能。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赋予河北的重大历史使命。河北牢牢抓住这一战略机遇,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高效率对接京津创新源头,高水平培育协同创新产业链条,高标准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努力把京津科技和产业溢出效应承接好,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2024年,全省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达332家,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4.8%,京津科技在冀转化效率和比重持续攀升,创新资源要素加速向河北集聚,“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协同创新格局正不断向纵深拓展。

破体制机制桎梏,在深化改革中激发创新活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为纲,纲举目张。河北坚持以改革破局,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拆壁垒、破坚冰,健全科技成果权威性评价、竞争性评价与成果转化竞价机制,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降风险、强保障,首推“科技投资研发转化损失保险”产品方案,为科技企业构建起多层次风险保障体系;搭平台、提能级,燕赵钢铁实验室、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和雄安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竞相崛起。我省一系列制度机制创新,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敢闯敢试的创新底气。

因地制宜谋突破,在产创融合中培育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河北积极构建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我省强化主体地位,以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应享尽享为牵引,有效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当主角、挑大梁;突出重点产业,聚焦全省12个主导产业和107个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广“共享智造”模式,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不断涌现;畅通转化渠道,首批支持建设6家科技成果中试示范平台,备案168家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举办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系列大赛,打造和开放系列创新应用场景,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场景紧密对接,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从太行山麓到渤海之滨,从雄安新区到冬奥之城,河北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上步履铿锵,创新基因早已深度融入燕赵大地。未来,“科创之花”必将在这片创新热土上处处盛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河北智慧与力量。(冀时特约评论员:延 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