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心血管最易“出乱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20:42:00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刘昀亦卓 李甜

大暑节气刚过,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气候正式来临。

据统计,大暑期间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比春秋季节高出37%,65岁以上人群的风险更是倍增。高温潮湿的“桑拿天”使得心血管系统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中青年人的血管斑块较为坚硬,一旦破裂形成的血栓更为巨大,而且他们往往忽视身体的预警信号,导致救治延误,实际上更加危险。”7月25日,湖南省中西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李志主任借助一起典型病例,给出相关健康提醒。

45岁的快递员王师傅在炎阳下连饮三瓶冰镇可乐后,不幸骤然跌倒,胸骨后方剧痛,伴随恶心与呕吐。虽然经过紧急救治保住了生命,但心肌已遭受到了无法逆转的损害,情况十分危险,是典型的心梗。

“当气温突破30℃时,医院接收的心梗患者激增40%。”李志表示,大量出汗会导致血容量下降,血液黏稠度上升,血流速度减慢,血栓形成风险激增。而皮肤血管扩张散热时,心率每分钟增加10—20次,心脏泵血负担几乎加倍。

此外,从38℃的室外冲进20℃的空调房,血压瞬间波动20-30mmHg,极易撕裂血管斑块。血管会在反复收缩扩张中变得脆弱不堪。如果电解质补充不及时,汗液则会带走大量钾、镁等关键电解质,低钾状态会直接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

“在室外一定不要猛灌冰饮,这会使冠脉痉挛风险增加2.7倍。”李志提醒,冷刺激会引发血管急剧收缩,犹如给心脏“急刹车”,出汗后也不要冷风直吹,否则血压可能飙升。

李志介绍,心梗除典型的胸骨后压榨痛外,更多信号被误认为“小毛病”。如牙痛下颌痛、左肩背放射痛、上腹痛伴冷汗、无预警的乏力。此外,45岁以上男性、绝经后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因素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也需格外警惕。

“在夏季,防范心梗发生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李志建议,要避免运动后灌冰水,而在进入空调房时,应先擦干汗液,在门口过渡5分钟再进入。此外,还要保证7小时睡眠,午睡少于30分钟最佳,避免熬夜透支心脏。

“也可以通过少量多次饮温水,每小时200-300ml。晨起睡前各一杯,来稀释夜间黏稠血液。”李志建议,还可以食用西红柿、西瓜、红枣等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苦瓜、冬瓜等食物则可以帮助清热。

防范心梗还需要适量运动,早晨或傍晚快走30分钟,身体发热即可。练太极、冥想或“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气7秒、呼气8秒)。

李志表示,一旦出现心梗,切记遵循“躺-松-含-呼-按”五字诀。

具体说来,是要做到立即平躺不动,绝对卧床减少耗氧;松开束缚,解开衣领腰带,开窗通风,有条件吸氧;正确用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血压90/60mmHg者),5分钟可重复,最多3次;呼叫120,清晰告知地址、症状、发病时间,切勿自驾就医;若心跳停止,立即以100-120次/分频率胸外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