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15分钟就业服务圈 “圆”了家门口的“就业梦”
渝北区融媒体中心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经济发展。
一边是“人找岗”,一边是“岗找人”,如何架起供需双方沟通的桥梁,畅通供需两端的信息,考验着一个地区就业服务能力和基层治理水平。近年来,仙桃街道活用辖区资源,依托“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利用大数据“精准画像”,即时掌握服务区域内企业和劳动者供求信息,实现人岗信息精准匹配和双向推送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
应用场景全域贯通
就业帮扶精准画像
想让就业帮扶落地落实,就得第一时间了解到招聘方与应聘者的需求。
去年4月,全市“渝悦·就业”应用子场景“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平台便率先在仙桃街道上线。为更好将这一应用场景贯通至社区,仙桃街道围绕打造“家门口好就业”15分钟就业服务圈这一目标,依托“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精准划设网格239个、微网格1131个,利用大数据“精准画像”,并为居民打造更加便捷的就业服务平台,该平台精心规划为三大板块:求职者专区、企业招聘区及就业服务专员服务台。自贯通以来,平台已成功吸引680家企业入驻,惠及203名求职者,并助力116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43岁的周倩是仙桃街道睦邻路社区居民。一直在家待岗的她,得知社区上线了“睦春风”小程序,便抱着尝试心态登记注册。没想到的是,通过小程序,她成功应聘成为辖区某茶楼营业员,并在街道就业服务专员的帮助下,成功申请到了“4050”补贴。

无独有偶。家住仙桃街道睦邻路社区的大学生罗子奇也通过街道就业服务平台推送的就业信息,成功应聘上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初级工程师的岗位。
自去年4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依托仙桃街道开发的就业服务平台,重点群体就业服务成功实现了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监督“一览无余”的“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2024年,仙桃街道就接收到“渝悦·就业”应用子场景“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平台下发数据累计151条,均按期办结且就业服务率达100%。
服务链条环环相扣
就业培训无缝衔接
如果是想创业又苦于没有技能怎么办?仙桃街道基层智治平台也能为求职者提供新思路。
仙桃街道百果路社区的居民张怀勇就是这方面的受益者。
时间回到2020年,彼时,张怀勇与其子均赋闲在家,全家的生计几乎全靠儿媳妇一人支撑,日子格外艰难。正当一家人迷茫时,百果路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在社区的“就业超市”可以免费参加技能培训,鼓励父子俩去参加。父子俩决定去学一门手艺以谋生。

“就业超市”是位于百果路社区的一家就业公共服务机构,这里提供的“商品”是就业服务,“供货商”是用人单位,“顾客”是求职者,“售货员”则是人社部门的就业服务专员。在“就业超市”,父子俩参加了中式面点、重庆小面等技能培训课程。其间,他们不仅掌握了精湛的手艺还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和满腔的热情。2021年6月4日,张怀勇一家的小餐馆在仙桃街道福畅路开业,凭借着扎实的手艺和实惠的价格,餐馆很快赢得了周边居民的喜爱,生意日益兴隆。2023年6月15日,张怀勇一家又在双凤桥街道开设了第二家分店,实现了从失业到成功创业的“华丽转身”。

近年来,仙桃街道把基层智治平台“渝悦·就业”应用纳入“家门口好就业”美好生活圈的关键一环,打造了“零工驿站+就创超市+直播带岗+渝悦·就业”的精准就业服务链。三级治理中心将重点群体下发到街道指挥中心后,街道民生服务版块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居民了解详细情况,协同社区就业服务专员通过零工驿站、就创超市等推送招聘信息,精准匹配推荐就业,并积极为创业初期居民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去年,已累计为8名居民成功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总额达到115万元。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就业梦想一键直达
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应聘早就不仅限于面对面交流,高速发展的科技让实现就业拥有了更多可能,比如“线上”。

去年5月21日,区人力资源市场一楼广场内人头攒动。仙桃街道“委员企业送岗助力创业就业”专场招聘会如火如荼举行。居民王兴早早地来到了活动现场,为的就是能够为妹妹寻找就业机会。原以为自己要挨个把适合妹妹的信息拍下来发给她,出乎意料的是,招聘会现场采用了线上直播带岗的新形式,求职者只需进入直播间,便能实时获取招聘信息,十分便捷。王兴索性将直播带岗链接发给妹妹,圆满完成“任务”。
据了解,这场线上招聘会吸引了700多人到场参与,352人达成初步就业意愿。
今天,线上直播带岗已成为仙桃街道的一项常态化工作。去年来,街道共开展10场仙桃“职”通车直播带岗活动,累计邀请到234家企业参与,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36人,吸引观看人数近万人。

数智赋能让仙桃街道就业服务工作见“新意”,更见“心意”。去年以来,街道一方面在线下,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委员企业送岗”等招聘会,为辖区群众提供各种就业岗位和机会,让1839名辖区群众实现了就业梦;另一方面,在线上通过基层智治平台,推行居民“点单”,街道“派单”,社区“接单”的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保育员、面点师等技能培训“菜单”,让160位居民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等级证书,实现更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