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扎染、景泰蓝制作 40余名外籍师生在赣感受传统技艺魅力
中新网九江3月22日电 (卢梦梦)“每一块布都是惊喜,感觉自己是在开盲盒,真的太有意思了!”日前,在江西九江职业大学天工制作坊内,体验过中国传统扎染技艺的摩洛哥留学生诗晴感慨道。当天,来自10余个国家的46名外籍师生走进九江职业大学,通过制作景泰蓝手工艺品、体验传统扎染技艺,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技艺的
日期:2025-03-22 21:07:00
-
集华人怀旧老物 越南华三代记录百年乡愁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刘洋)“许多华裔后代和我一样是在祖辈的思乡故事中长大的。我搜集华人怀旧物品也是给大家留一个念想。”越南华三代、西堤华人文化陈列室创办者杨迪生近日与中新社记者视频连线时表示。该陈列室位于越南胡志明市一座百年老宅中。据杨迪生介绍,这里收藏了他多年来搜集的2500余件老物件,包括早
日期:2025-03-03 22:26:00
-
歙县瞻淇鱼灯队队长郑冬蛟:徽州鱼灯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大皖新闻讯2025年春节期间,歙县瞻淇鱼灯在社交平台刷屏。这一传统技艺的爆火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支持与付出。歙县北岸镇瞻淇村村干部、鱼灯队队长郑冬蛟,就是推动这古老技艺重焕生机的关键人物之一。2021年,郑冬蛟放弃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肩负起传承鱼灯文化的重任,用坚守与创新,让沉寂多年的鱼灯再次照亮了
日期:2025-04-29 18:35:00
-
【故事里的恩施·舞阳坝篇】背上“花铺盖”,她们成为行走的彩虹
谭艳宾分享西兰卡普织锦技艺;受访者提供。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张艺馨、赵盛迷、吕李雯“采用板蓝根、柿子、栀子果等,可以染出各种各样的颜色。”西兰卡普的代表性传承人谭艳宾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传统文化跟现代的时尚商品融合,让西兰卡普(土家织锦)能够走出大山、走向世界。”简短的几句话,道出了两个山里姑
日期:2025-03-17 17:03:00
-
学习绘文丨蜡染之美,惊艳时光
3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侗乡特色产业基地考察。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习近平总书记3月17日下午来到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观看侗族大歌表演,察看村寨风貌和侗族文化展示中心,深入侗乡织、染、绣特色产业基地,
日期:2025-03-18 20:35:00
-
TOP中央公园草地音乐会打造假日文化新体验,专线巴士同步运营
今天,2025上海市民文化节城市美育日特别专场——“春之交响”草地音乐会在TOP(桃浦)中央公园举行。音乐会由著名钢琴家宋思衡领衔,以春日为画布,用音符作笔触,勾勒出古典与现代的交响诗篇。《新世界交响曲》拉开音乐会的序幕,钢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四手联弹《小奏鸣曲》、江南丝竹《平湖秋月》等精彩曲目
日期:2025-03-29 13:36:00
-
海南打造黎锦技艺保护传承国际范例 加强黎锦文化海外传播
中新网海口3月7日电(记者 王子谦)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简称黎锦技艺)2024年12月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未来五年,海南将进一步加强黎锦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性发展,打造黎锦技艺保护传承国际范例,加强黎锦文化的海外传播。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7日公布的《黎族
日期:2025-03-07 19:36:00
-
江苏唯一的古法龙窑,为何能600多年薪火不息
“开窑大吉!”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三洞桥村的前墅龙窑,在村民和游客的共同见证下,迎来又一次开窑。几名窑工共同挥锤,将封住的窑门击破,再钻进窑身,将烧制的陶艺产品取出。“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精美的陶器吸引了许多陶艺爱好者前来参观。前墅龙窑始烧于明代,600多年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是
日期:2025-04-03 13:52:00
-
全国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遴选结束 福建2个案例入选推荐名单
全国第二批“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荐和遴选工作日前结束,我省的永定采善堂万应茶非遗工坊的《永定万应茶:文化兴、市场热》、宁德绿雪芽非遗工坊的《福鼎白茶:匠心茶事绘就乡村振兴画卷》等2个案例成功入选。据介绍,采善堂万应茶非遗工坊在传承万应茶古法制作技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生产技术结合,成功研
日期:2025-03-20 11:05:00
-
河南小村重拾千年汝瓷技艺闯世界
中新社河南平顶山3月16日电 题:河南小村重拾千年汝瓷技艺闯世界作者 王宇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瓷官窑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近年来,该村不仅成功实现从“煤矿村”到“汝瓷村”的蜕变,还将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法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20世
日期:2025-03-16 17: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