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突破!让瘫痪者重新站立行走,做到了
来源:人民网微信公众号 据复旦大学消息,3日晚上8点,全球首批第4例通过脑脊接口让瘫痪者重新行走的临床概念验证手术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成功实施。“让瘫痪者再次站立和行走”成为可能。人的脊髓一旦损伤,大脑和脊髓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就会被动中断,造成机体的部分感觉丧失,甚至全身瘫痪。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
日期:2025-03-05 07:56:00
-
触目惊心!女子花60万元“断骨增高”13厘米,却落下终身疾病
从1米55到1米68花60万去国外做断骨增高手术只是这13厘米实在太不值事情还要从2020年说起,身高1.55米的江苏女孩小梦(化名)总是羡慕那些高挑的女生。她在网络论坛上发现了关于“断骨增高术”的讨论,并通过添加发帖人梁某的微信加入了相关群组。在梁某不断保证手术是安全的,没有感染先例后,小梦最终决
日期:2025-04-11 07:17:00
-
重大突破!全球首例!截瘫患者重新站起来了
“抬腿、迈步、站稳了!”来自广东的林先生曾以为自己“永远站不起来”就在今年年初他成为全球首例微创脑脊接口手术后重获行走能力的完全截瘫患者01脊髓损伤被称为“不治之症”我国现存患者374万每年新增约9万人林先生就是长期深陷脊髓损伤阴霾患者群体中的一员两年前,他不慎从近4米高的楼梯上跌落导致脊髓外伤后截
日期:2025-03-07 17:32:00
-
肺结节需要开胸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胸外科就是专门进行“开胸”手术的科室实则不然本期专家武汉市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罗东许多在体检中发现肺结节,尤其是已经确诊为恶性肺结节的患者,都对外科治疗感到很恐惧。其实,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肺癌的治疗手段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手术、消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
日期:2025-03-11 14:44:00
-
跨国医疗合作搭生命之桥:2岁菲律宾患儿来沪就医,成功肝移植
随着各项生理指标稳步恢复,2岁菲律宾患儿尼科(化名)的活体肝移植手术宣告成功。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与菲律宾中华崇仁总医院协作完成仁济医院首例菲律宾患儿肝移植手术。适逢中菲建交50周年,这场跨越山海的救治成为“健康丝绸之路”的生动注脚,为东南亚患者开辟高效生命救治通道,彰显上海医疗品牌
日期:2025-03-11 14:25:00
-
置入“穿肠桥梁”,重度肥胖男子术后3天减12斤
90后青年邱铭(化名)身高175厘米,体重高达240斤,BMI(身体质量指数)接近40(备注:中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5-24之间,24-28之间被定义为超重,达到或超过28就是肥胖),属于重度肥胖症患者。3月13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获悉,近日,邱铭在该院消
日期:2025-03-13 21:47:00
-
八旬老人“胆石之痛”得解!湘乡市人民医院三镜联合闯难关
湖南日报4月6日讯(通讯员 钟诚 全媒体记者 周顺)82岁高龄、心肺功能差、多器官衰竭……辗转多家医院被告知“无法手术”的许先生,在湘乡市人民医院通过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三镜联合技术进行手术后重获新生,已于近日顺利出院。今年初,80多岁的许先生因感染性休克被送入湘乡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面对患
日期:2025-04-06 21:23:00
-
国际肿瘤微创介入大会在穗举行 机器人介入技术受关注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州3月30日电 (记者 蔡敏婕)2025国际肿瘤微创介入大会29日至30日在广州举行。放射介入泛血管手术机器人研发、微创介入在肿瘤诊疗领域中的应用、肿瘤无创放射消融治疗技术等话题受专家关注。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介入治疗方面,机器人在提高治疗精准性、精确控制
日期:2025-03-30 21:45:00
-
1791颗,密密麻麻!医生都惊呆了:男子体内都是结石
密密麻麻的结石被吸出满满当当装了整个手术盘手术团队都惊呆了!后续2名医务人员足足数了3个小时居然有1791颗!!而这么多结石均出自台州64岁的黄大爷黄大爷在28年前,因剧烈腰痛被确诊为肾结石。在医疗资源有限的县医院,医生为他实施了传统的开放手术,手术切口长达20厘米,同时还切掉了一段肋骨,医生从他的
日期:2025-03-09 13:31:00
-
全球首个消化内镜全场景智能体在沪亮相 大数据+AI+医疗
中新网上海4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基于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消化内镜全场景智能体——“镜观”,12日在2025上海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正式亮相。“镜观”集多种身份于一身:可以为患者解读内镜报告的“秒懂通译官”、辅助医生并预警风险的“手术智囊伙伴”、会“思考”懂“调度”的“科室大管家”。据介绍,“镜观”
日期:2025-04-12 16: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