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申聚焦|打造“希望之城”,上海与青年何以双向赋能?
祝碧晨 设计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人才”作为关键词屡被提及。“提高人才队伍质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均体现着青年人才的重要意义。“青年发展型城市”,也连续三年被写进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凝结着上海这座城市对于青年人才的厚爱与深情。在这
日期:2025-03-09 07:32:00
-
苹果公司首席工程师孔龙加盟复旦大学,任研究员、博导
3月29日,澎湃新闻记者获悉,曾在美国苹果公司担任首席工程师的孔龙已入职复旦大学,担任研究员、博导。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官网 截图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官网介绍:孔龙2007年-2011年本科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专业方向为微电子学,此后于2011年-2016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电子工程学硕士、博士。
日期:2025-03-29 12:16:00
-
资讯|开源、动词思维、思维定价权……DeepSeek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DeepSeek大模型的问世,引起了全球轰动。在日前举行的“DeepSeek:人工智能的中国时刻?”的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从跨学科视角探讨了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及其可能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机遇与挑战,涵盖了“人机交互的前沿问题和应用领域”“‘AI竞赛
日期:2025-02-28 15:35:00
-
苹果公司首席工程师孔龙,入职复旦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3月29日,澎湃新闻记者获悉,曾在美国苹果公司担任首席工程师的孔龙已入职复旦大学,担任研究员、博导。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官网介绍:孔龙2007年-2011年本科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专业方向为微电子学,此后于2011年-2016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电子工程学硕士、博士。毕业后,
日期:2025-03-29 16:33:00
-
复旦大学携手上海多区密集签约,未来将合作什么?
短短十多天,复旦大学携手上海宝山、青浦、嘉定、杨浦四区密集签约,当高校与地方“双向奔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复旦大学与宝山区签署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图源复旦大学2月28日上午,复旦大学与宝山区签署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区校合作新范式。双方将以复旦
日期:2025-02-28 20:54:00
-
病理学家、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谷伯起逝世,享年96岁
4月2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官方渠道获悉,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教授、原病理解剖教研室副主任谷伯起,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3月29日7时22分在中山医院逝世,享年96岁。谷伯起 本文图均为“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微信公众号 图我国著名病理学家、医学教育家谷伯起(1928.12.3-2025.3.2
日期:2025-04-02 09:28:00
-
蓝皮书:AI技术正重构历史地理等学科传统研究方法
中新社上海3月1日电 (记者 陈静)2025人文社会科学智能大会1日在复旦大学举行,《未来已来——人文社会科学智能发展蓝皮书》在会上发布。蓝皮书指出,在数字人文领域,人工智能(AI)技术正重构历史地理、古文字学、语言学和科技考古等传统研究方法。AI生成艺术在时尚、设计和创意产业中展现了巨大的商业潜力
日期:2025-03-01 15:41:00
-
全球首个消化内镜全场景智能体在沪亮相 大数据+AI+医疗
中新网上海4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基于多模态大模型驱动的消化内镜全场景智能体——“镜观”,12日在2025上海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正式亮相。“镜观”集多种身份于一身:可以为患者解读内镜报告的“秒懂通译官”、辅助医生并预警风险的“手术智囊伙伴”、会“思考”懂“调度”的“科室大管家”。据介绍,“镜观”
日期:2025-04-12 16:46:00
-
重要突破!让瘫痪者重新站立行走,做到了
来源:人民网微信公众号 据复旦大学消息,3日晚上8点,全球首批第4例通过脑脊接口让瘫痪者重新行走的临床概念验证手术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成功实施。“让瘫痪者再次站立和行走”成为可能。人的脊髓一旦损伤,大脑和脊髓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就会被动中断,造成机体的部分感觉丧失,甚至全身瘫痪。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
日期:2025-03-05 07:56:00
-
重大突破!全球首例!截瘫患者重新站起来了
“抬腿、迈步、站稳了!”来自广东的林先生曾以为自己“永远站不起来”就在今年年初他成为全球首例微创脑脊接口手术后重获行走能力的完全截瘫患者01脊髓损伤被称为“不治之症”我国现存患者374万每年新增约9万人林先生就是长期深陷脊髓损伤阴霾患者群体中的一员两年前,他不慎从近4米高的楼梯上跌落导致脊髓外伤后截
日期:2025-03-07 17: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