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脊接口
广东34岁的林先生,因为从近4米高楼梯上跌落,脊髓受伤而完全瘫痪。上海的中山医院,在林先生的脑部和受损脊髓,分别植入电极。
日期:2025-03-05 11:17:00
-
全国人大代表吴焕淦:让“AI郎中”早日看懂脉象、舌苔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以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和多模态融合为核心,加速渗透医疗健康领域。全球范围内,“AI+医疗”已广泛应用于疾病预测、影像识别、药物研发等场景。不过,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中医药大学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关注到,我国中医药与AI的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吴焕淦说,《“十四五” 中医药发展规
日期:2025-03-11 14:45:00
-
周末“花时间”~上海初春赏花地图出炉
天气还未完全转暖,但上海的不少角落已透露出春日的气息,花儿成了这个时节的主角。上海第一波春色已就位,和我们一起走遍大街小巷,逛逛公园,和花儿们合影去吧~“郁”见春天郁金香是“第一眼春天”的象征。在春天来临之际,郁金香以其缤纷的色彩和优雅的姿态,为城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成为了人们最早注意到的春日花
日期:2025-03-11 14:16:00
-
王占黑:主场客场|我们在上海写作
最近天气很热,我几乎没在白天出过门。应该说,经过前几年的摧残,我出门的热情比以往降低了很多,也可能仅仅是年纪大了,不该恶意嫁祸给任何外部原因。但时不时还是会有人提出让我带着“看一看,逛一逛”。我猜测,大家可能是希望借由我来触发什么特别的去处/隐形的打卡点。坦白说,你们错付了。在上海住了将近十五年,我
日期:2025-03-04 09:55:00
-
28.0℃!上海今天迎来150多年以来最热的三月初
上海市气象局官方微博@上海市天气称,3月1日14时许,上海市徐家汇站气温达到28.0℃,打破徐家汇观测站建站以来三月初最高气温纪录,是150多年以来最热的三月初。2025年3月1日,上海,市民穿春装出行。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根据上海市气象服务中心此前消息,徐家汇站有正式气象记录以来,2月26日-
日期:2025-03-01 16:18:00
-
3月20日·上海早新闻
谈天今日春分。上海今天早晨最低气温升至6℃,白天南风徐徐,气温也跟着水涨船高,可上升到20℃,是标准的春天的样子。未来几天阳光驻扎,气温更是一路稳稳上扬,下周二达到近期高点,接近26℃,体感上暖出初夏的架势!下周中期冷空气还有“回马枪”,大风和雨水登场,气温再度上演“过山车”。关注2025“乐品上海
日期:2025-03-20 06:15:00
-
真香!用AI开启更美好的“芳香世界”|实验室的故事
走进这间屋子,一股清香扑面而来。记者好奇:“这是什么香?”接待者指向一面墙,只见这里整齐地排列着一个个自然花香的样品——茉莉、玫瑰、杭白菊、薰衣草……数十种花香凝聚起来,香气不散。屋子一角,摆放着一台“智能调香机”,由它利用AI建立功能性芳香数据库。这里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新建的AI+创香研究中心,仿
日期:2025-03-17 17:16:00
-
两岸清明文化论坛共探“数智时代”传承与创新
新华社上海3月30日电(记者潘清)承载着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精神内核的清明文化,当下怎样实现传承与创新?如何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中华传统文化“赋能”?以“走进数智时代、共筑精神家园”为主题,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清明文化论坛29日在上海举行。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和文化参访等形式,近70位两岸专家学者、
日期:2025-03-30 18:21:00
-
谷雨播种正当时,上海黄道婆纪念公园种下“都市棉田”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百谷播种生长的典型代表节气。民间素有“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应时”的农谚。4月19日下午,30余名小学生和市民步入国家级非遗乌泥泾棉纺织技艺传承基地上海黄道婆纪念公园。在这里,整齐有致的“都市棉田”正等待着孩子们的用心播种。孩子们在棉田里播种。这是黄道婆纪念公园第二次举办播种
日期:2025-04-20 07:12:00
-
上海惊现24元一个的“爱马仕”馒头!网友:用最便宜的食材做出最贵的馒头
上海的馒头都这么卷了吗?近日,上海一家馒头店凭一己之力重新定义了碳水化合物的价格,也成功引起了网友们的注意。啥么事?一只馒头24块!就连早已习惯沪币的上海人也忍不住要问问:馒头里到底塞的什么馅?粗粗一看,好像很丰富嘛有红薯、芋头、南瓜、紫糯米、奶酪5种馅料。重量也是“实吨吨”的当有顾客问重量有没有一
日期:2025-03-12 14:46:00